幽门螺杆菌(H. pylori)的警示与预防
专家提醒,若家庭中发现有成员感染了幽门螺杆菌,其他家庭成员也应尽快进行筛查,以便做到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幽门螺杆菌简介
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能在胃内酸性环境中存活的微厌氧细菌,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首次发现。它寄生在胃粘膜及细胞间隙,是目前所知唯一能在胃内生存的细菌。
感染途径
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源为人,我国感染率超过50%。感染率与社会经济水平、人口密集程度、公共卫生条件及水源供应密切相关。粪-口途径和口-口途径是主要的传播方式,包括通过食物、水、经口喂食、亲吻、打喷嚏等。
感染症状
部分感染者可能无症状,而另一些人可能会出现反酸、烧心、胃痛、口臭等症状。幽门螺杆菌还可能引起慢性胃炎,表现为上腹部不适、隐痛、嗳气、反酸、恶心、呕吐等,病程缓慢但易复发。
筛查建议
具有以下临床特征的人群应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:
消化不良症状,对症治疗无效;
糜烂性、出血性、萎缩性胃炎、异形增生、肠化;
胃或十二指肠溃疡;
胃癌家族史或胃癌手术后;
长期服用某些药物,如质子泵抑制剂、非甾体抗炎药、低剂量阿司匹林;
胃MALT淋巴瘤、淋巴细胞性胃炎、增生性胃息肉、Menetrier病等;
患有缺铁性贫血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维生素B12缺乏症等。
幽门螺杆菌与胃癌
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,但并不意味着感染者一定会发展成胃癌。研究表明,虽然75%的胃癌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,但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患胃癌。
预防措施
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日常生活措施包括:
实行分餐制,使用公筷;
饭前便后要勤洗手,注意清洁手背、手掌、指甲缝等;
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,均衡饮食,细嚼慢咽;
避免口对口喂食,特别是对幼儿。
总结
幽门螺杆菌可能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,间接促进胃癌的发生。我国作为胃癌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发国家,及时诊断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。